米易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主要经验做法
来源:米易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一、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落地落实。
一是强力推进“七级包保”和“十户联保”。结合“林长制”工作落实29名县领导包保73个村(社区),971名乡镇干部包保624个村民小组,动员4994名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包保43777农户,组织312名巡山护林员包保森林面积230万亩,组织24321户村民包保自家的田间地头;11个乡镇73个村建立“十户联保体”4514个,涉及50150户农户,推行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度,切实把压力传导到第一线,把责任落实到工作末端和山头地块。二是落实落细“三单一书”。落实责任清单县级1份、乡镇级11份、村(组)级83份,签订完成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县级11份、乡镇级83份、村(组)级1245份,各乡镇与属地管辖所有家林区企业签订防火责任书,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用好“两书一函”。紧扣省、市、县、督导反馈问题,向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业法人下发《提醒敦促函》43份,《整改通知书》5份,针对问题,全面检视,靶向施策,采取强有力工作举措,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教育,全面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全方位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微信、手机等媒介,广泛开展以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防火令、禁火令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做到电视有画面、网络有页面、广播有声音、手机有信息、日常有提醒。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腰鼓队”“流动摩托车宣传队”“顺口溜”、有奖知识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进企业。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开学第一课”“每周一课”“最后一堂课”,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推动防灭火意识和知识深入人心。引导各村(社区)把森林草原防灭火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深化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强化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形成了全民防火、全民监督、全民践行的生动局面。
- 加强精准防控,坚决看住人管住火守住山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充分利用非防火期有利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四边可燃物清理及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留死角盲区。今年以来,清理可燃物390余公里,实施计划烧除24万亩;动态排查隐患1492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加强与凉山州工作对接,实行联防联控共建共管,与会理市、德昌县、盐边县的毗邻乡镇签订《跨县相邻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协议》,确保边界森林火灾零发生。三是加强火源管控。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举措,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要环节和重点人群“四个关键”,对全县1328名“五类人员”、3101名放牧人员落实“一对一”监管措施,设置防火卡点37个(固定卡点14个,宣传点23个),全面加强蹲守盯防、文明祭祀劝导等工作,做到重点区域严防死守、高危时段无懈可击。
四、严明工作纪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县森防指挥部每周召开1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对火险预警、火灾预防等进行安排部署,增强工作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会商研判。组织县应急、林业、气象等部门定期开展调度会商,联合发布《米易县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题预报》181期,蓝色预警2期,黄色预警6期,橙色预警13期,红色预警1期。各级干部严格落实预警响应措施,坚持高火险期每周到包保辖区开展1次以上督导检查;橙色、红色预警期间,县级联系乡镇领导实行24小时蹲点督导、靠前办公,县级联系包村部门实行24小时蹲点值守。本轮防火期以来,29名县领导下沉一线开展督导检查513人次,64个县级包保部门派出蹲点人员1425人次深入村(社区)督导检查;1.1万余人次的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值班值守,全面充实基层防控力量。三是强化值班值守。坚持领导带班和值班室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县纪委监委、县森防指办等不定时对各单位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两个确保”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