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防震减灾 > 震害防御

        地震序列及其分类

        来源:本单位     发布时间:2022-11-1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地震序列及其分类

               一次稍微大一点的地震前后往往会发生一连串地震。《防震减灾术语 第二部分:专业术语》把某一段时间里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的按次序排列的地震称为地震序列。把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地震称为主震;把主震后的所有地震统称为余震;把主震前的地震统称为前震。 
               有的地震序列开头就是震级最高的主震,有的先有较小的前震然后出现主震,有的则有差不多大小的双主震或多主震,还有的地震序列不仅没有前震,而且余震也很小很少,主震显得很孤单,地震序列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一次强有感以上地震后,政府和公众都会急切希望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差不多大或更大地震?因此地震序列怎么分类不仅很早就引起地震活动性研究者的关注,而且对于防震减灾,尤其是应急救援实践有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         1996年编印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工作指南》规定的地震序列分类及其划分标准为: 
               主震-余震型(含前震-主震-余震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之差大于等于0.6,而小于等于2.4的地震序列被划为主震-余震型。 
               孤立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之差大于2.4的地震序列被划为孤立型。 
               双震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之差小于0.6的地震序列被划为双震型。 
               震群型 震级之差小于0.6的最大地震数达到3或更多的地震序列被划为震群型。 
               显然,前两种类型的地震序列的主震后,不再发生差不多大小或更大地震;后两种类型地震序列的主震后还可能发生差不多大小的地震。据已发生地震序列资料统计,80%以上的5级以上地震序列属于前两类,也就是说,多数5级以上地震后再发生差不多大小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地震序列类型有地区性特点。例如,马边、雷波,以及盐源、宁蒗等地区都曾发生过多次中强震群。地震序列的这些统计性特点都可用作地震序列类型判断的某种依据,但必须说明,每一条统计性依据都可能有反例,不要简单地认为知道了一、二条地震序列统计特点就可做震后趋势判断了。当您遇到中强震,想知道震后趋势还是请关注经政府批准发布的,地震部门组织有关单位专家根据地震序列和前兆观测资料所做的多种研究经会商形成的综合判断意见。